
在網路的世界中,請好好的記住「Network Effect」這個詞,快速的理解方式就是這個服務或產品越多人使用,它的效用就越強,那他就會具有 Network Effect,甚至你也會因為別人使用,而跟著想要去使用。
Network Effect 之戰
過去許多 Platform 大戰,往往都是那個能夠迅速累積起 User base 作為競爭壁壘,有時候會加上許多的 Applications 也會圍繞著這個生態系開發,就會形成第二層的網絡效應,變成更強的壁壘。
隨著網路歷史的重複發生,越來越新的 Player 也開始懂的怎麼樣去用網絡效應來防守,避免被破壞式創新的模式突破防線。所以要像以前那樣,看到許多大的 Player 被新的平台 Disrupt 的機會也變少了。他們會試著善用自己有的 User Base 來灌到新的服務上,在要剛萌芽的服務上,再次取得新的 Network Effect,試著將要竄起的業者撲滅成長的火苗。
例如早期的 Microsoft 透過作業系統的 User Base,灌到 IE 上,把 Netscape 幹掉。但是 Microsoft 的作業系統,在 Mac 狹持著更好的操作介面、提供更多與 Microsoft 互通的服務後,霸主的地位也被撼動。早期的 Friendster 與 myspace 這類社群服務,隨著 Facebook 抓住 Social Game 以及 mobile internet 的浪潮,迅速累積 User Base,也就把舊有業者翻掉。但 Facebook 看到 Instagram 與 Whatsapp 這類新的社交通訊服務崛起,透過併購以及某些帳號串連,在更新世代的 Social 服務上繼續續命稱霸。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到,只要刻意的去注意新出現的火苗,透過公開市場的操作,以及符合公司文化的合併下,有些人會說這幾年巨頭就那幾家,維持大者恆大,新創在某個階段就會被併購。
Network Effect in Blockchain
基於區塊鏈技術而建立的相關服務,這樣的產業結構我認為也是受到 Network Effect 特性影響。不管你是想選擇怎樣的技術,在哪條公鏈/私鏈上提供相關的應用,也是一樣,哪邊信徒多,哪邊的效益就大,相關的開發人員也就會湧入。甚至是後來的 Token 以及 De-Fi 的概念下,也是一樣,哪邊能夠找到更多日常使用的 User,那它的價值越大,就會西瓜偎大邊,產生 Network Effect。
但如果是牽扯到金融,去中心化的金融會是許多區塊鏈支持者希望能夠產生的大同世界,但相比傳統金融的 User Base 還是小很多。當然許多人認為 Cryptocurrency 的快速成長,以後是有機會挑戰傳統法幣的。回到 Network Effect 上,金融交易如果能夠連結到更多的實體行為,那這樣的金融交易才更有價值。在 Cryptocurrency 跟實體連結不夠深時,那 Crypto 之間的交易會是比較容易開始的一步,但相比於傳統金融的 User 與交易量,目前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回到文章最一開始的歷史,Crypto 會是那個 disrupt 傳統應用的技術嗎?在目前從 User base 的角度來看,還沒有。但後續發展的劇本會是 Crypto disrupt 舊有的制度,還是舊有的制度兼容新技術,善用既有 User Base 而活到下一個階段呢?這也跟目前各流派的支持者,以及現有利益者的運作會有很大的影響。
從法幣與 Cryptocurrency 的角度來看,法幣兼容 Cryptocurrency 的方向,可以讓傳統業者有機會 Leverage 既有的 User Base,加上許多國家也都想發行自己的央行數位貨幣,這些思維都可以看到既有業者想要防止新業者做大的可能性,甚至有些服務也希望能夠將法幣跟數位貨幣做在同一個帳戶中,讓使用者進行資產的管理 (如:SEBA、Aximetria)。你可以想像,未來可能在你的數位銀行帳戶中,Eg. Richard 帳戶,就可以跟購買外幣一樣,有個數位貨幣的錢包,讓你可以做不同的資產轉移。甚至近年來 Travel Rule 的產生,也是比較偏向中心化的思想多一些,想要多一些監管。但因為有需要做錢包對錢包的資料交換,所以中間就會有些服務提供商出現,參考:Sygna。簡單的理解就是他很像虛擬貨幣世界的 SWIFT 組織,你會發現這個組織內很多都是金融機構跟銀行所組成。所以回到虛擬貨幣世界,這件事情可能也會再發生一次,而且也是看哪個 Network Effect 強,虛擬貨幣世界的 SWIFT 標準可能就會定下來。
但回到法幣跟虛擬貨幣之後的整合那一 Part,傳統世界的 SWIFT 跟虛擬貨幣世界的 SWIFT 我相信最後還是會有個整合出來的 Protocol,那就看哪個運用自己的 Base 用得比較好了。會想要寫這雜想,是因為今天看到這篇新聞 Visa 宣布:即將開放使用 USDC 結算交易!這也是試著用「互通」這件事情,來讓傳統世界的霸主,進入虛擬貨幣世界後,還想要維持霸主的地位。先不管背後技術是什麼?你網銀轉帳轉來轉去,管他是法幣還是虛擬貨幣,他都是一種數位的貨幣,消費者只要能夠運作的好,無感的使用,那他是什麼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差異了。
Image by WorldSpectrum from Pixabay